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文章正文

鲁豫有约西游记(为什么《西游记》一直都很火)

时间:2022-09-23 14:59 | 栏目:新闻 | 点击:

央视版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既有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环境的机遇。

从自身层面来看,主要就体现为高水准的主创团队。一个剧组最核心的主唱就是编导演。也就是编剧,导演和演员。

先看导演。杨杰在执导西游记之前,主要在央视戏曲部工作。凭借着这个机会积累了拍摄戏曲电视剧的经验。同时和大量的戏曲行业人员建立起了密切联系。这两点是她其后成功指导西游记的重要原因。

再看编剧。两位编剧戴英禄和邹忆清是中国京剧院的编剧。传统文化根基十分深厚。回顾央视版西游记的台词,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再看主演。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出生猴戏世家。父亲和伯父都是绍剧名演员。他本人是昆曲演员。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北方昆剧院演员,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昆剧院的演员。唐僧有三位扮演者分别是,汪粤,徐少华和迟重瑞。沙和尚的扮演者为闫怀礼。这些演员没有戏曲背景。是话剧演员出身。这样一个取经团队,初看来说不是很出色。但是导演杨洁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应该说选择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名头最大的。从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非常不错。

编导演都有浓厚的戏曲背景。这就使得央视版西游记呈现出了非常浓厚的戏曲味道。而作为传统的经典文化题材,这不但没有让电视剧失去趣味,反而让民众觉得更合理了。也就是说戏曲味道成为了央视版西游记的加分项。

优秀的主创团队未必能够打造出优秀的作品,但是反过来优秀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从外部环境层面来看原因就比较复杂。

第一,广东人有句俗话,喝汤要喝头啖汤。意思就是说第1锅炖出来的汤总是最鲜的。西游记的影视改编作品其实非常多。在民国时代就有电影作品。但是在大陆地区第1部改编的电视剧作品,就是央视版西游记。先入为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80年代是一个文化商品供给不足的年代。用一句俗话来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年只要有电视剧播出就会有人看,就会有社会讨论度。当时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很旺盛,但是供给又不足。因此纵使是一些不太出色的作品,也能够给民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水准相对较好的作品就很容易成为经典。

第三,西游记这个题材本身的魅力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在中国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的社会覆盖面是最广的。而且也可以很明确的说是唯一一个可以给儿童看的小说。三国和水浒偏重于成年男性观众。而红楼则偏向成年女性。唯独西游记老少皆宜,男女不限。央视版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的重播率最高,其实也就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西游记适合幼儿和少儿观看这个特点,使得其成为了寒暑假电视收视黄金时段重要的播出剧目,而这种反复重播也增加了电视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四,主创团队对于西游记小说主题的改造,呼应了当时的时代需求。西游记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文学史学界争议极大,现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是央视版西游记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主题,那就是不畏艰险求取真经。这个主题恰好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打开国门,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科技,推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相契合。

总的来说,央视版西游记,自身水准过硬,又恰逢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被铸造成了经典。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