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0:34 | 栏目:新闻 | 点击: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它的西边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北方向则是天安门及宽阔的东西长安街。
庄严肃穆、气势凝重,具有中国自己风格的毛主席纪念堂,磐石般的屹立在广场上,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形成了有机联系。
(天安门广场全景)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三个:
一,屋顶的曲线。
二,建筑的有规律性。
三,色彩的富丽。
这三个特色在天安门广场的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个特点即屋顶的曲线体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它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式。
正脊下的四条垂脊,非常写意的向下曲展而去,宛若鸟之展翼,然而画龙点晴之笔在屋檐的尽头,在空中划出一道向上翻曲的优美弧线后,愈显得建筑的矫健有力。
第二个特点就是建筑的有规律性。这是本回答的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以宫室为本位的。也就是以帝王的威力为中心。
当然,我们的天安门广场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就是广场的主人。天安门城楼就是人民注目的中心。
正如萧何在建造未央宫时说的那样:“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何以重威?”怎么能体现这种威仪呢?萧何接着说道:“譬之北辰,众星拱之之势也。”一殿居中,其它宫殿则平均左右,看似分散,而实有联络之气,分别观览,确显平淡,从整体来看,却有一种雄浑之气!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天安门广场呈现一个“T”字形,两座宏伟庄严而且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大建筑,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如磐石般的出现在广场的东西两侧,从而使广场呈现出空前气势磅薄的景象。
上面叙述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和谐的位置和造型与整个天安门广场融为一体。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外观来看,两边巨大的方形立柱给整个建筑以庄严厚重的风格,我认为它是现代化了的古代典型“二出厥”形象。
我们仿佛听到天水麦积山127窟的西魏壁画中“二出厥”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巨大方型立柱的遥远呼应。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艺术家们敢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敢于重新组合、提炼升华,对民族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从非现实的假定性中达到千古的真实。
它是由我国著名的全国第一批设计大师张开济先生设计的杰作,于1959年设计完成,张先生时年仅四十七岁。
它南北宽146米,东西深313米,张先生大胆地在博物馆中部设立100米的大空廊及内院式的布局。
北院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南院是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形成对景,而大空廊的设计,他使尺度、轮廓与大会堂基本一致,使空廊对应大会堂的实廓,以轻快明丽对应大会堂的庄严肃穆,既和谐又各具特色。
(上图红线处为南北展馆和空廊)
除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外,民国时期博物馆也提倡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建筑,南京博物馆就是代表作。
(南京博物馆)
它的建筑风格颇有唐代特色,两面坡的歇山顶式屋顶是仅次于庑顶式的规格。
1990年的西安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除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恢复,张锦秋先生设计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很多梦从这里开始,很多梦也从这里消失。它拥有皇家贵族的高傲冷漠,却充满了东市、西市的市井喧嚣,而山西籍的大唐诗人王之涣、王勃、王昌龄在长安那工整简洁、对仗洒脱的诗歌让后人高山仰止!
它有一个寓意很好的名字一一长安!
设计师张锦秋面对如此深厚的历史沉淀,丝毫不敢大意,长乐宫、末央宫、鼓簧宫、承光宫……西安古城宫殿的风格,成为张先生首先考虑的设计理念,从而体现大唐盛世美颜!
(陕西历史博物馆)
它于1991年建成,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内部现代化的设施齐全,形式上仍然借鉴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构图。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博物馆功能从单纯的收藏、展示的关注拓展到对这一文化场所的整体考虑。
张先生去除了传统宫殿的富丽色彩,成功地吸收了唐代建筑雄浑壮阔的气度,凝重质朴的韵味,以黑、白、灰、茶色为基调,典雅明快,实现了艺术形式与现代化功能的统一。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石峁遗址)
结束语
齐康先生设计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利用现代风格体现这一沉重的主题,馆内是大片的鹅卵石铺就地面,上面寸草不生,几株老树枯枝兀立,下沉式遇难者遗骨陈列室为棺槨造型。而馆址就选在当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13个集体屠杀场所之一上,其含意就是“纪念性大墓地”。
中国目前已经有博物馆二千余座,百年来中国博物馆几乎是从零开始,这样的数量和速度实在叫国人引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