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9:21 | 栏目:新闻 | 点击:次
《弟子规》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是古人儿童启蒙读物。其目的在于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诚敬的态度,形成仁爱的人格。
《弟子规》全文共1080字,讲述了113件事情,包括: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部分。
《弟子规》亿《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者。
《弟子规》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为一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以来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古代文化经典启蒙读物。
《弟子规》是清朝人李毓秀(1647-1729)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山西省新绛县人,是康熙、雍正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
《弟子规》包含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品德,特别是在儿童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
现在我们学习《弟子规》,很有必要。有许多人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显得正当其时。
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在许多地方兴起学习国学经典的社会基础。
而《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问世以来,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启蒙学课本,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普遍欢迎。